曾遠天豐隆惠丹
這個司機有點固執。遇到不懂的事,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他發現了 7 種不同類型的起重機的性質,從 45 噸汽車起重機到 750 噸履帶起重機。
本司機為技控,精通各類起重機的工況、維修及吊裝技能。
這個司機有點“傻”。他熱愛自己的崗位,不注意條件。在遇到緊急、危險、繁重的任務時,他總是帶領團隊沖鋒陷陣。
明明是個年輕人,卻被單位認定為“老司機”。工作經驗豐富,先后參與了大連石化、獨山子石化、四川石化、云南石化等大型項目的建設,工作成績顯著,榮獲“廣西5月1日勞動獎章” 、“廣西才子”、“桂林十大杰出青年崗位”專家”等榮譽稱號。他就是中國石油六建世界起重機司機唐云。
“要掌握起重機,你需要了解汽車的性能,并且可以拆卸、組裝和倒車。”十幾年過去了,唐云在公司幾乎開過各種起重機,成為了懂各種起重機的起重機。 “老司機”。
“舉重是一項團隊工作,只有大家都知道怎么做,才能有好處。”每次掌握一種鶴,唐云都會和班員分享自己的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
“加班有點累,但我們只想安全完成每一部電梯,做好本職工作,沒有時間去想別的。”唐云帶領員工攻堅克難,確保生產進度。
“不會保養汽車的司機不是好司機。”唐云說,“公司已經把幾千萬資產交給我們了,我們對車負責,對公司負責。”
啟動拉桿-轉動-松開鉤子,裝滿水的鐵桶被起重機準確地吊到圓心,水沒有濺出,桶頂的啤酒瓶沒有動作,穩定準確的操作贏得了陣陣掌聲。 5月24日,中國石油六建集團公司大型裝備吊裝分公司黨總支書記陳長全告訴記者,當他描述唐云奪冠“廣西去年底的“技能拔尖”大賽。唐云是世界上中國石油六建公司的起重機司機。年紀雖小,卻以“老司機”著稱。
“老司機”有絕招
說年輕,是因為唐韻是80后;稱“老司機”,是因為他有絕活。他摸清了從45噸汽車起重機到750噸履帶起重機7種不同類型起重機的“氣質”,掌握了各類起重機的工況、維修和吊裝技能。他是全能的吊裝專家。
“你不能說你只通過操作兩個操縱桿就掌握了起重機。要了解車輛的性能,你可以拆卸、組裝和倒車。”唐云對于仙鶴的掌握,有自己的理解。為了掌握各類起重機,他為自己駕駛的每輛汽車仔細研究操作手冊,熟悉汽車的性能和結構,不懂的地方請教師傅。十余年來,他駕駛過公司幾乎所有類型的起重機,成為了對各種起重機都了如指掌的“老司機”。
唐韻喜歡思考。以往拆卸吊車拉桿時,一般是先拆下下兩根銷子,再拆下上兩根。但這種拆卸方式會導致拉桿失去平衡,搖晃時容易??撞到人。唐韻摸索后發現,如果先打開下面的兩個插銷,把杠桿稍微抬起,把插銷錯開一半,再把上面的插銷取下來,杠桿就不會擺動,從而消除了隱患。 現在履帶吊工作體會,這種做法正在六建公司推廣。 “老司機”不僅懂各類起重機,吊裝技術也最牛。
2007年獨山子千萬噸煉油建設中,常減壓裝置的一次吊裝因跨度大、空間窄、吊裝設備昂貴而備受關注。唐云逸膽子大,從容地坐在駕駛室里吊車出租,聽著對講機上吊車操作員的指令:吊鉤-轉動拉桿-放下拉桿-放下吊鉤,將設備完全吊裝到位。說明。起吊準確、平穩。獨山子石化電視臺全程錄制,并在廠區示范播放。
《Rookie on the Road》與《Rookie》
唐云還清楚地記得,2004年他第一次接手400噸級履帶起重機,那是六建公司第一次使用德國起重機,新的操作系統讓他一時間不知所措。沒有師父的經驗,沒有師父的指導,唐云仔細研究了說明書和圖紙,把每一頁的每一個字都看得很仔細。廠家在現場組裝車子的時候,唐云一步一步的記錄下來,因為他知道以后得自己動手。
“你不能掌握99%,你必須掌握100%。一點點不懂也不會開車。風險太高了。一個小錯誤可以給你帶來成千上萬的損失。”公司。”
帶著高度的責任感和把砂鍋推到底的精神,他探索了這臺400噸履帶起重機的性能。勤奮刻苦,成為公司提車的“專業客戶”。公司采購750噸履帶起重機后,安排他去提車履帶吊工作體會,學習了該類型起重機的全套知識。
在“新手上路”之后,唐韻也不忘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后來的“新手”。
50噸履帶起重機在反向運輸過程中經常被直接驅動到平板卡車上。吊車會在陡坡上懸空,下雨天容易滑倒。一些新司機害怕。唐云毫無保留地與他們分享了他如何保持起重機平衡、如何防止打滑、如何把握節奏等方面的經驗。
每次他掌握了一種起重機,他都會和班員分享他的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 “吊裝是一項團隊工作,只有人人都知道,才能有所收獲。”唐韻說。
唐云經常利用晚上的休息時間在宿舍里和同事們討論當天施工中遇到的問題,分享吊車的組裝和操作經驗,討論交流優化逆向運輸的方案和集會條件,努力為會議打下基礎。熟悉以上內容,并在熟悉的基礎上做到精益求精,確保公司設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做先鋒
2015年7月,中海油臺州一體化大型起重包實施過程中,設備密集交付。每天20時30分,兩座焦炭塔抵達港口。兩臺超大型設備卸貨后運至工地,廠外高壓線路不得不停工。供電部門要求第二天6點必須送電,卡車只能在晚上卸貨。焦炭塔重達300多噸,白天吊裝風險很大。夜間作業的風險和難度可想而知。
唐云立即加入吊裝班長,召集班員吊車,分配任務,準備吊索,鋪設路面基層。 “有條件就得走,沒有條件創造條件就得走。”唐云在課前會議上說,“每個人都看好自己的位置,專心致志,啃這硬骨頭,為公司爭光。”
在他的帶領下,全班克服夜間作業照明不足等困難,連續工作了4個小時。終于,次日3:00,焦炭罐穩定卸到指定位置,保證了業主的大設備。入駐計劃順利實施,生產進度得到保障。
經過4個小時的休息,唐云和同事們準時回到工地,改變工作條件,鋪好樓板,為塔臺就位做準備。
“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一天到晚裝車軸,白天吊裝,晚上開車。”唐韻說履帶吊工作體會|履帶式起重機“老司機”,“加班有點累,但我們只想安全完成每一次吊裝,做好本職工作。沒有時間去想別的。”
汽車就像家庭安全
唐韻有句口頭禪:“不會保養汽車的司機不是好司機。”他說:“公司已經把幾千萬資產交給我們了,我們對車負責,對公司負責。維修保養好的話,折舊率會下降,效益會上升。” ”
唐韻愛鶴。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把駕駛室擦干凈。開工前,他認真對起重機進行“體檢”,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做到生病不開車,保證安全離開車輛。在檢查中,唐云發現發電機皮帶斷了。如果不及時更換,起重機可能會躺倒。是他及時更換,保證了起重機的正常運行。
對于起重機的日常維護,唐運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在涂黃油、更換濾芯、加液壓油等方面一絲不茍。 “起重機就像人一樣,工作后需要休息,如果你對它好,它就會盡職盡責。”
熟悉唐韻的車友都知道,仙鶴的厄運是在唐韻最嚴重的時候。他親自監督拆卸、裝載和捆綁。 “倒車過程中的風險是無法控制的,我們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把倒車綁起來。綁拉桿一定要用帶子綁,麻繩,千萬不能用鋼絲繩。拉桿很嬌嫩,哪怕是小傷口,也有可能造成吊裝斷裂。”唐韻說:“如果不按照我們的要求綁定,就不讓它上路了。”
有一次,750噸的起重機在倒運時,唐云要求重新加固。拉車的司機聽不懂,唐云耐心地跟他講道理,直到司機再次得到加固。 “十次倒霉,前九次沒有問題,不代表第十次沒有問題。每次都是加固,保證安全和倒霉。”唐韻說。
2016年至今,唐云一直在吉林石化鍋爐改造項目部擔任400噸履帶起重機操作工。齊膝深的雪地里,吊車引擎的轟鳴聲此起彼伏,駕駛室里他專注而熟練,隨著吊鉤落下,設備牢牢固定在原位。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自己的QQ簽名:先愛,后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