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戰(zhàn)“疫”日志
在同心守“滬”的每一道防線里,他們從未缺席;在解“急難愁盼”中,他們一直在行動!本市疫情防控仍處于持續(xù)攻堅、不進則退的關鍵時刻,電氣人參與社區(qū)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的人數仍在不斷攀升。點點微光,匯聚曙光。他們用愛和奉獻照亮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前行之路。
老黨員的特殊生日
我所在的小區(qū)比較大,共328棟樓3000多戶,近9000個居民。人多,因此小區(qū)志愿者的名額就像每天早上搶菜一樣,需要拼手速。幾天前,我搶到了5月3日下午班的名額,看看日歷,這天居然是我的生日。也好,在社區(qū)抗疫一線為群眾服務,對于我這個老黨員來說更有意義。
上午處理好工作,下午準時到崗。今天要和其他幾個志愿者負責值守小區(qū)大門,剛到小區(qū)門口,就看到一批批快遞、團購物資已陸續(xù)到達。我趕緊對這些物資在指定的地方進行消殺,等待一定時間后,居民才可以在指定地方領取。
剛忙完消殺,有幾個從方艙醫(yī)院康復的居民陸續(xù)返回小區(qū)。除了需要對他們一一進行查驗、登記,還要告知目前的政策要求。在溝通過程中,了解到有些居民因為離家時間比較長,前期家里也沒有采購生活物資,生活確實存在困難。于是我?guī)椭麄兞私猱斍靶^(qū)可以采購的幾個渠道,同時聯(lián)系小區(qū)居委會,為他們配置一些大米、食用油等必備物資,解決當前的燃眉之急。這期間,小區(qū)還有些醫(yī)務人員、警察等復工復產人員進出,需要仔細查驗他們的通行證。短短一個下午,志愿者工作雖然忙碌,但都有條不紊。
每當我身穿密不透風的“大白”服值守在小區(qū)大門口,向去往方艙醫(yī)院的隔離人員送上一句“加油,期待你們早日歸來”;向方艙醫(yī)院轉陰居民回家送上一句“ 回家,如家中有困難找我們志愿者”;向每天拖著疲憊身影回家的醫(yī)務人員、警察送上一句“你們辛苦了”;給獨居老人提供藥品、保供物資時送上一句“注意身體”,收到一句句發(fā)自他們內心的“謝謝”時,瞬時獲得的幸福感無與倫比。
在這段做志愿者的日子里,與其說幫助別人,不如說是一種自我的修為提升。感謝戰(zhàn)友們,他們與我并肩作戰(zhàn),貢獻社會;感謝家人,每當渾身濕透傍晚回到家時,迎接我的是已做好的熱菜熱飯和鼓勵支持;感謝我讀高中的兒子,讓他從老爸身上明白了自律就是天、責任就是地、奉獻就是理的做人大義,而我這一個多月來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了。
朱偉新
樓組長的多重角色
4月1日起,浦西地區(qū)開始封控,我所在的華陽街道潘西居委會路易凱旋宮小區(qū),在疫情始發(fā)階段小區(qū)居委會、物業(yè)就困難重重,業(yè)委會處于換屆空窗期,居民密集度又高,防疫管理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作為樓組長,我積極響應黨組織號召,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肩負起小區(qū)樓棟抗疫重任。
在疫情暴發(fā)的第一時間,我迅速組建了樓棟抗疫微信群,召集青壯骨干力量組成臨時工作組,全面摸排全樓住戶分布并鎖定老年、幼兒、病患、外籍人士等重點人群,制訂了詳細的工作分工和聯(lián)絡機制,帶領著樓棟20多名志愿者,做好服務65戶140人的抗疫工作,保障各項防疫措施精準落地。
在小區(qū)封控期間,我是一名“宣傳員”,積極向居民宣傳防疫政策,每日通報所在小區(qū)和樓棟疫情數據,發(fā)布防疫常識、心理健康等文章和短視頻,提高居民防疫意識,也給鄰居增加封控期間的生活樂趣。我是一名“引導員”,安全有序組織居民開展核酸和抗原檢測工作。我是一名“解答員”,及時解決、上報居民生活難題和突發(fā)問題,遇到居民疑惑,及時與相關機構溝通確認。我是一名“垃圾清運工”,組建垃圾清運小組,每天定時對居民生活垃圾進行清理和消毒,保障基本生活秩序、維護樓棟環(huán)境健康,把感染源杜絕在家門口。我是一名“配送員”,在小區(qū)門口做好物資的統(tǒng)一消殺、分揀、配送,組織志愿者打通小區(qū)內最后一百米的物資供應……
我是一名“黨員樓組長”,也是一名普通的防疫志愿者,“哪里需要去哪里”是我的初心,盡己所能,沖鋒在前,繼續(xù)和其他志愿者并肩作戰(zhàn),共同守“滬”!
胡菲
村里人的暖心大叔
疫情封控管理開始時,我父母和子女都被封控在各自小區(qū),只剩下我和妻子在奉賢區(qū)金匯鎮(zhèn)新強村里。3月16日,在看到村里的通知后,我想到700多人的村子面對突如其來的緊急狀況一定會遇到人手不足的問題,我們夫妻倆就第一時間加入了新強村志愿者隊伍。
我們村里有些租房子的外地打工人,沒有親人在身邊,一些生活必需品都難以保障,而自己作為本地人,在村里還有很多親戚朋友,也有自己的菜地,可以在物資上提供一些幫助。于是,我決定上門給他們送些生活必需品。“疫情無情,人有情”,這些為大上海的城市建設作出貢獻的打工人太不容易了,在這特殊時刻需要得到幫助。村里還有些老人需常年吃藥,藥都吃完了,子女又封控在別的小區(qū),實在沒有辦法。得知這個消息,我穿梭在村里及時收集需要的藥品信息,幫老人進行采購。
一個多月來,需要集中做核酸的時候,我早上五六點就集合到崗,其余時間早上八點前準時到崗,每天忙到晚上八點左右才回家。穿上防護服前都不敢喝水,因為上廁所不便,基本都是到晚上回家后才敢喝水,一天下來往往是腰酸背痛。雖然辛苦,但一想到能幫助大家更好地與疫情做斗爭,就又有了動力。
馬寶龍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