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先爭優(yōu)在湘電
今年以來,湘電股份結構件事業(yè)部焊裝一車間黨支部不斷推進“五化”建設,以“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qū)”創(chuàng)建為載體,激發(fā)廣大黨員干部內生動力,引領黨員干部成為各項工作是吊車的帶動者和實踐者,使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更加突顯。
作為事業(yè)部開拓外部市場是吊車的新項目,中聯(lián)塔頭是建設常泰長江大橋是吊車的塔式起重機核心部件,僅重量就達50噸,加之外形是個長5米、寬4米、高6米的不規(guī)則立方體,要想在兩個月時間里成功拿下這個“大家伙”,對于車間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生產如何做,關鍵看工藝;進度怎么樣,關鍵看保障。車間黨支部第一時間成立“黨員示范工程”項目攻關組,由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劉新新?lián)谓M長。項目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從工藝、設備、生產計劃、人員安排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證,明確工藝要求,制定生產方案,為任務的順暢進行鋪平道路。
“因為是新產品,試制中遇到了不少困難。黨員沖鋒在前,敢打硬仗,把一塊塊‘硬骨頭’啃了下來。”車間黨支部書記蔣旺介紹說。塔頭使用的材料為高強度鋼,在焊接前必須加熱至150℃,而且施焊位置空間狹小,環(huán)境悶熱,讓人望而卻步。黨員彭超、文松鶴、吳陽等成員身先士卒,穿上厚重的焊工服進入到工件內進行操作,一干就是兩、三個小時。高強度工作,加上高溫天氣,等他們從里面出來,汗水早就浸透了他們的工裝,摘下的防護口罩里可以倒出滿滿一口罩的汗水。因為空間小,最里面部分不好施焊,在劉新新的指導下,成員又自制不同長度的焊槍手柄,加工順利展開。這個“路障”解決了,焊接變形大的難題又擺在了他們的面前。因為工件坡口大,焊縫層次和道數(shù)比較多,造成焊接應力集中從而產生變形,項目組成員查找資料、請教專家,最終采取加工藝筋、合理制定焊接順序、正反兩面交替焊接等措施,圓滿解決了焊接變形,產品焊接完成后探傷一次性合格。
目前,該產品的加工正按節(jié)點計劃進行,確保如期完工。
END
編輯 | 劉澤鋒
供稿 | 姜 波 龍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