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5月19日,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發展促進機構——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協會在南京召開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專題報告會。報告會邀請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同志做《“十四五”江蘇制造業發展思考》主題報告。






5月19日,南京新型電力(智能電網)裝備集群發展促進機構——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協會在南京召開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專題報告會。報告會邀請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周毅彪同志做《“十四五”江蘇制造業發展思考》主題報告。周毅彪同志在報告中講到,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經發布,省政府各部門也在積極調研,相應是吊車出租的規劃將在6月份進行發布。回顧“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制造業是吊車出租的發展有喜有憂。喜是吊車出租的是,江蘇制造業在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經歷了改革開放、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地區,在全國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令人擔憂的是,從結構看:江蘇制造業產業結構比較老舊、市場需求有所下降,并且產業的國際化水平相對較低、附加值不高;從產業鏈融合來看:價值鏈處于全球中低端狀態,創新鏈、產業融合鏈發展有待提升;從生態來看:江蘇制造業的發展受資源的制約,環境已經難以承受更大規模的制造業排放;從全國的大環境來看,“標兵越來越遠、追兵越來越近”。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發展制造業,江蘇省作為制造業大省,也應該具備憂患意識。
中國自2010年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制造業大國,到現在已經十年了,我們的創新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國家對江蘇制造業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時期賦予了江蘇制造業不同的內涵,創新、技術改造、企業品牌、質量、人才等,我們一直在與時俱進。在“十三五”期間,江蘇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躋身國際前列。周毅彪同志還講到,未來“十四五”的發展階段中,江蘇省應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世界領先的產業集群。優化重點產業,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數字化轉型在信息化的浪潮中非常重要,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以及信息化與數字化的融合,都隨著時代發展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盡管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仍然處在起步階段,但這也是數字化發展的挑戰和機遇。隨著西方發達國家提出信息化工業4.0的發展概念,我國根據實際國情提出了智能制造這一觀點,并在不斷發展。
江蘇制造業的憂患在于江蘇有一批千億企業、百億企業,但依然是“有高原沒有高峰”的現狀。江蘇有很多優秀的企業,但是能夠領先全球的企業很少。入圍世界500強的制造業中,江蘇省僅有2家,并且上市的制造業企業市值也相對較低,缺少萬億級企業的支撐。江蘇企業的品牌與工業的總量、規模也不相匹配,在全國處在中游狀態,存在“大而不強、大而不新、大而不名”的問題。
從國際形勢分析,正如中央政治局會議所指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同時,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愈加抬頭,逆全球化趨勢顯現,國際循環阻力加大。特別是面對中美摩擦加劇、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我國所處的國際發展環境日益復雜嚴峻。為應對挑戰,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決策,國內大循環將在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業面臨的新挑戰與鞭策,我們必須對此有正確而清醒的認識。企業要不斷思考,以怎樣的心態、途徑、方式、產品參與國際化的競爭,與國際上的同行展開合作和競爭。同時開放合作的眼光更應該放到國內。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與努力爭取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愿景。今年3月15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新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們的所作所為利國利民。最后,周毅彪勉勵江蘇省可再生能源協會和參會的集群企業代表:同志們,機不可失,時不待我。希望廣大集群企業強化創新意識,品牌意識,勇于開拓,乘勢而上,為江蘇省新能源行業發展做出貢獻。
撰 稿:鄭驍擎 攝 影:劉雪松
美 編:尹石磊 審 稿:施新春 楊維林 徐鵬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中國吊車網)